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脏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功能减退,使心脏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心衰”,并不意味着你的心脏已经停止工作(泵血) 了,而是心脏缺乏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心力衰竭的发病症状
心衰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众健康问题,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发病率高,危害性大,预后不良。目前全世界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心衰,在中国,心衰的患病率为0.9%,估计有400-500万心衰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有研究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心衰的发病率增加一倍1。
心力衰竭的原因
大多数心衰是有明确病因可寻的,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病变的心脏。及时有效地治疗基础心脏病,心衰的症状多可以逆转。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久而久之,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心衰。以下是引起心衰的一些常见疾病:
心脏本身的疾病:
所有的心脏病都有导致心衰的可能性,常见有以下: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
心脏以外的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肺栓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部疾病、大量饮酒、急性肾炎、结缔组织疾病风湿热等。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常见的心衰诱因包括以下几点:
- 感染
- 过重的体力劳动
- 情绪激动
- 心律失常
- 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输液、输血)
- 大量饮水
- 过多摄入钠盐
- 严重贫血或大出血
- 不恰当的减量或停用控制心血管病或高血压的药物
- 妊娠分娩
- 其他:饱食、肥胖、吸烟等
心力衰竭的分类
按其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以慢性居多。急性者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
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如活动后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右心衰竭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如腹胀、下肢水肿,全心衰兼有体、肺循环淤血表现。
按发生的基本原理:可分为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不全,舒张功能不全时,左室射血分数不下降,但有心衰症状;收缩功能不全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并有心衰症状。
心衰的表现:早期,心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可以没有症状,但在做检查时,会发现心脏大了,心脏的功能也降低了,称为无症状性心衰。心衰后期,代偿调节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出现了乏力、气短、胸闷、下肢水肿等症状,这时称为失代偿性心衰。
心力衰竭的早期“信号”
心衰的危险在于其症状是慢慢发展的,既往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出现下述症状之一,就应该特别引起警惕了:
- 白天走路稍快或轻微劳动后,即感心慌,胸闷,气促;
- 平卧或夜间咳嗽频繁,痰多,痰呈白色泡沫状;
- 夜间睡觉时须垫高枕头呼吸才顺畅,否则即感觉胸闷、气促或因憋气而醒,坐位时减轻;
- 头昏、乏力;
- 食欲减退、腹胀;
- 尿少、下肢水肿。
评价心功能要做哪些检查?
- 常规化验检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肌酶、电解质等;
- BNP: 抽血化验,该指标越高说明心功能越差,预后不良;
- 心电图:可发现有无心律失常、房室肥大、心肌缺血等;
- X线胸片:可见到有无肺部感染、肺淤血、心脏扩大等;
- 超声心动图:提供有无心脏增大、室壁增厚、心脏瓣膜异常、收缩功能降低、心包积液等诊断信息;
- 其中,区分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不全的一个方法就是测量心脏射血分数(EF):
- 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有无心律失常;
- 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为实施药物治疗、置入支架或者心脏搭桥手术提供依据;
- 同位素检查:判断心肌缺血程度、心肌梗死区域、心肌存活状况,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 心脏核磁:对心脏形态、功能进行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注释:
1、张澍、黄德嘉等.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3,8:247
温馨提示
本网站内容仅为相关疾病、疗法的健康科普,如若涉及具体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急救等,请务必前往专科医院就诊,以医务人员的专业意见为准。涉及医疗器械的具体功能、性能、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的,请以其注册文件等相关文件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