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心脏病如何分型
瓣膜性心脏病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瓣膜性心脏病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孕育时,心脏存在发育缺陷或停顿,导致心脏畸形,胎儿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瓣膜病。本网站仅介绍后天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下文简称为“瓣膜性心脏病"。
后天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可依据结构异常分为三类: 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 瓣膜狭窄——瓣膜张开的幅度不够大,造成血液流动受阻,从而进入下一个心腔或血管的血液减少。
- 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不严,造成部分血液返流。
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几乎在四个瓣膜均可发生,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最易受累。
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
形成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很多,大致可分为风湿性、退行性、感染性和其他可累及瓣膜的病因。
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
年幼时感染风湿热可导致风湿性心脏损害,尤其以瓣膜病变最为常见,风湿热常常反复发作,导致心脏瓣膜变形,引起瓣膜的狭窄或关闭不全,从而演变为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常于20-40 岁发病,多累及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也可同时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累及肺动脉瓣的很少见。
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易出现瓣膜钙化,表现为瓣膜增厚变硬、变形钙盐沉积等,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多数患者首先累及主动脉瓣,也可于二尖瓣发生退行性关闭不全或狭窄。
感染性疾病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破坏瓣膜结构,造成血液返流,导致瓣膜性心脏病。
其他疾病
如冠心病、外伤性腱索断裂等疾病也可导致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脏瓣膜病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冠心病导致心脏扩大、移位或乳头肌的缺血可造成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外伤造成的腱索断裂,可造成急性重度二尖瓣返流。
瓣膜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
根据患者的起病原因、患病年限、所累及的瓣膜不同,瓣膜性心脏病的症状也有所差异。早期常常表现为活动耐力的下降、体力活动后出现心前区不适、心慌、胸闷、气短等心脏功能下降的表现。晚期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
- 主动脉瓣病变后期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即疾病初期只有在剧烈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以后随着病情加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我们称之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 二尖瓣病变后期还可见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患者常在熟睡时憋醒,被迫坐起;
- 二尖瓣和三尖瓣病变后期还可见颈静脉过度充盈、肝脏肿大、腹水、下肢浮肿等心力衰竭的表现;
- 其他表现,可能会出现咳嗽、咯血、心律失常、头晕、肢体麻木、意识不清等。
如何诊断瓣膜性心脏病
当您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常需要配合医生完成以下几种检查:
心电图和X 线胸片
发现心脏节律的改变、心脏扩大和肺脏瘀血等现象,提示您可能患有瓣膜性心脏病,需进一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来明确诊断。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瓣膜性心脏病有效的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出有病变的瓣膜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异常,并能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变。
心导管或血管造影
既往患有冠心病或合并多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等)以及年龄在50 岁以上需要排除冠心病的三类人群,均需完成心导管或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的情况或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外科手术前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性的评估。
温馨提示:轻度的瓣膜性心脏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应重视每年的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早获益。
出现什么症状时需要马上去医院
如果发生下列情况,可能是出现了心包填塞、伤口感染、血栓或出血等并发症,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 反复恶心、食欲不振、四肢潮凉;
- 出现伤口部位的红、肿、热、痛;
- 不明原因的发热;
- 有明显心慌气短,并出现浮肿;
- 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 皮下出血、血尿等出血倾向;
- 发生新的心律不齐;
- 突然晕厥、偏瘫或下肢疼痛、发凉、苍白;
- 病情严重时,可拨打急救电话120 或999,立即去医院急诊就诊。
注释:
1. 2011年中国心脏大会
2. Lancet 2006;368:1005-11.
3.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5):343-351
温馨提示
本网站内容仅为相关疾病、疗法的健康科普,如若涉及具体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急救等,请务必前往专科医院就诊,以医务人员的专业意见为准。涉及医疗器械的具体功能、性能、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的,请以其注册文件等相关文件信息为准。